对"卖红薯救弟"不宜做更多解读
发布时间:2014-12-01 17:52 【来源:长沙晚报】
周小芳,21岁,湖北黄冈市黄州区陈策楼镇单家堑村人,武汉生物工程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大三学生。今年7月29日,周小芳的弟弟周方正以超过校线88分的成绩,考上当地名校黄州一中,但随后被确诊为急性髓系白血病,为节省住院费用,一家人在医院附近租房住下。每天上午送弟弟去医院后,周小芳下午会到菜市场卖红薯,也因此被人质疑为作秀。
确切地说“卖红薯救弟”,这样的场景并不鲜见,内容大同小异,主角不同而已。比如前不久, 来自南充的32岁王海林男扮女装, 穿裙子戴假发,在成都街头摆摊卖卫生巾,为患白血病的2岁半女儿筹集医药费。他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也在短期内收到了很多的捐款,然而后续的走向却令人大失所望。所以,对于“卖红薯为弟治病”是否属于炒作,公众当然有质疑的正当性。从不加分析的滥情到对真相的追问,从某种意义上讲,也见证了社会的进步。
对此,有人很自然地把责任归咎于公共政策的冷血,责怪于公共服务部门的滞后,对大病保障等制度极其不满。然而,再强大的公共政策其实都无法做到无所遗漏,即便有了更为完善的救助体系发挥作用,这样的案例似乎也不会时有出现绝迹。有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出现问题之后,“只再说不做”的道德式矫情,才是最可怕的救济缺失。
完善的社会保障和弱势救助,不可能单靠政府就能做到尽善尽美,这还离不开民间组织、慈善机构和全民参与的大救助体系介入。我们当然希望有一个完善的制度,让每个人都能免于被抛弃的恐惧,甚至能够提前介入,在需要救助时就能发挥作用。然而,这只是一种理想化的状态,若是没有自身的努力和抗争,是无以达到其预期的愿望。因为任何单一的手段都会“穷尽其途”,再完善的公共政策也有收窄的时候,还需要其他力量的参与和付出,大家一起共同努力才能让救助更有成色。
由此观之,我们不宜对“卖红薯救弟”做更多解读,做好自己才能真正赢得尊重,彰显自身的道德纯度,才能获得受众共鸣与呼应。很多东西即便是炒作,但只要是一种自我抗争和努力的表达,只要不是弄虚作假而和故意做作,那么当事人求取关注就不失为一种边界恪守。
北京教委:城四区增43对直
继去年北京市教委推出九年一贯制、对口直升等均衡义务教育阶段资源的方式后...
北京市三好生、优秀学生
3月26日,北京市招生考试委员会2015年第一次会议召开。会议听取了北京教育考...
海外游学名不副实 多数沦
海外游学广告铺天盖地。(资料图片)来源:法制日报“儿子跟我说,班上同学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