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偶像团体影响力惊人 "用自残追星"不算酷
发布时间:2014-09-29 11:29 【来源:人民日报】
近日,面对韩国一个偶像团体的负面新闻,许多年轻粉丝称不甘“偶像受辱”,纷纷在互联网晒出血淋淋的自残照,还有人发出“你们再黑偶像,就去伤害自己”的威胁。这个偶像团体在青少年中影响力惊人,其粉丝常有自残等极端行为。
据2012年年底英国青少年救助慈善组织“儿童热线”发表的年终报告显示,青少年求助起因增加最快的正是自残。仅2012年,“儿童热线”接到的因自残而求助的电话就超过1.6万起。求助者年龄大多在13—16岁之间,13岁以下女孩自残的首要原因是狂热的明星崇拜。
为什么要用自残来表达崇拜?用一些“自残粉”的话来说,面对网上舆论对偶像的群起攻之,他们申辩无力,觉得只有这种最“震撼”的方式能够为心爱的偶像“申冤”,让他们感受到自己为偶像“尽了一份力”。
根据国际精神医学界的研究,自残行为常见的动机有以下几种:一,减轻负面情绪。二,吸引关心。三,标榜独立。四,追求刺激。当今青少年集体公开自残,常常是以此追求扭曲的快感,并借此建立同侪认同。这群“自残粉”正是以自我伤害来表达对外界的抗议,期待从中获得想象中的归属感和胜利感。
更有甚者,近年来很多青少年受到网络或同龄领袖不良认知的影响,认为自残是一种“酷”的表现。青少年处于叛逆时期,缺乏相应的社会经历和判断能力,很容易盲目效仿所谓“新风气”和媒体炒作的“新潮流”。他们陷入了一种认知的误区,以为所有特立独行的东西都是“酷”,不加区别地把自残这种反情理、伤害自己的行为也当成一种“酷”。同时,在社交网络垃圾信息泛滥、媒体疯狂炒作的当下,一些明星的不良生活方式,都或多或少对青少年产生不良的心理暗示。
青少年自残,是一种社会病,更是一种心理病。年轻人期望通过极端的方式来自我肯定,寻求爱和关注,他们更容易陷入情感的孤独,也更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他们在现实中感受不到足够的关怀,于是将感情倾注于心中的偶像。
基于这样的认识,家庭成员应更加重视对孩子后天性格的塑造和抗压能力的培养,多和孩子沟通交流,避免他们走“弯路”。此外,学校在传道授业解惑之余,也要及时倾听孩子们成长的烦恼。美国学校,普遍设有心理咨询中心和专业的心理咨询师队伍,向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当然,一个更加规范有序的网络环境应该和学校、家庭乃至整个社会形成合力,引导青少年更加积极主动地面对生活、解决问题。不论是崇拜还是怨恨,都不应该用伤害来解决。
北京教委:城四区增43对直
继去年北京市教委推出九年一贯制、对口直升等均衡义务教育阶段资源的方式后...
北京市三好生、优秀学生
3月26日,北京市招生考试委员会2015年第一次会议召开。会议听取了北京教育考...
海外游学名不副实 多数沦
海外游学广告铺天盖地。(资料图片)来源:法制日报“儿子跟我说,班上同学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