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讲师一路抄袭到教授"谁丢脸
发布时间:2014-04-30 12:05 【来源:长沙晚报】
近日,从教21年的重庆师大政治学院教授张世友被举报抄袭论文,“从讲师一路抄袭到教授”,在网上引起了大量关注。记者比对发现,被指抄袭的10篇论文中,至少8篇大量“引用”了文末的参考文献,有的几乎全文由多篇参考文献组合而成。张世友在受访时表示,举报者所言“好多就是子虚乌有”。他同时认为,被举报的论文多发表于2005年之前,“至于构不构成所谓的学术抄袭、学术不端,真是十年前的标准不一样。” (4月29日《中国青年报》)
对高校里的教学、科研人员来说,论文在相当程度上可谓 “脸面”。无论是评职称,还是“江湖地位”的取得,都要靠论文。也正因为发表了多篇论文,并获评多个论文奖项,张世友才得以成为教授,并且调入了更好的大学。现在,如果他被举报抄袭的情况属实,无疑是一件斯文扫地的事情。而且,他的一些论文还是职业道德题材,那可真是极大的讽刺。
虽然校方的检测尚未完成,但从报道中的情况来看,张世友的一些论文抄袭他人,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他自己也承认,自己多篇论文的引述不规范。而1984年颁发的《图书、期刊版权保护试行条例实施细则》就规定,作者在一部作品中引用他人作品不得超过总量十分之一,难道十年前可大肆抄袭,甚至将别人文章完全窃为己有?
对于“从讲师一路抄袭到教授”,我们除了要对真相进行核查,对抄袭者严肃处理之外,还需要追问,为何现在有那么多的学者抄袭论文,抄袭的论文投稿发表和审评职称,又为何能一路绿灯、通行无阻?应该说,张世友能“从讲师一路抄袭到教授”,与一些杂志和职称评审者不够认真有关,但他们真只是不够认真吗?很大的可能是,一方面,抄袭者“功夫在诗外”,有比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另一方面,有关方面对论文重量轻质,那些论文根本就没被当作学术成果看待,而只是评职、评奖乃至利益交换的工具,双方彼此心照不宣而已。
笔者还想说的是,其实,就算没抄袭,张世友和不少专家教授的论文,也几乎没有独特见解,只是拼凑出来的徒有论文外形的文章而已,对实际工作和社会发展没任何作用。媒体曾经报道,我国这些年发表的学术论文数量已跃居世界前列,但在国际上的影响很小,清华大学教授李伯重甚至说,大多数中国大学的学报都是学术垃圾场。何以如此?并不只是人的问题,更是高等教育体制和人才评估体制的问题。只有加大改革力度,从根本上改变不合理体制,学者们才会踏实从事教学科研,不再纷纷为追名逐利去制造论文垃圾,甚至不顾脸面去抄袭。
北京教委:城四区增43对直
继去年北京市教委推出九年一贯制、对口直升等均衡义务教育阶段资源的方式后...
北京市三好生、优秀学生
3月26日,北京市招生考试委员会2015年第一次会议召开。会议听取了北京教育考...
海外游学名不副实 多数沦
海外游学广告铺天盖地。(资料图片)来源:法制日报“儿子跟我说,班上同学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