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正文

"末端作为"难以实现教育公平

发布时间:2014-04-03 15:43 【来源:长江日报】

  原标题:“末端作为”难以实现教育公平

  针对“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要再增长10%以上”,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说自己“不相信”这个数字,至少对10%的成分表示怀疑。(4月1日《中国青年报》)

  教育部决定给贫困地区农村学生增加重点高校招生指标的多项举措,恐怕是许多人盼望的“顶层设计”,但笔者认为,在进入大学门槛的时候,你给农村娃的公平已经晚了。这种“末端作为”,用记者的话说,让人看得见闪光却未必能够感受到温暖。

  去年,俞敏洪从他的企业每年资助的北大10个贫困大学生中发现,这些学生其实不怎么贫困,多数学生的经历惊人相似,从初中开始,就在省重点学校读书,一直读到高中毕业。而能够读上重点高中的,绝大多数是当地“政府子弟”和“有钱人的孩子”。

  优质教育资源奇缺,仅有的教育资源严重不均衡,农村贫困群体固化,如果这三个问题不解决,简单拉伸照顾比例,很有可能放大成新的不公平,你的比例提得越高,最贫困的孩子受的伤害越大。因为贫困学生很难上当地最好的幼儿园和小学,更难走进重点初中、高中的门槛,而上不了重点高中,怎么上重点大学。所以,处于末端“10%”的指标,连心灵鸡汤都谈不上,根本填不平教育起点处不均的巨大鸿沟。

  如果硬性给贫困地区分配重点大学指标,成绩差的上了重点,对成绩好的不公平;如果投入小的上了重点,对投入大的也不公平;如果学生成绩不到,硬拉到重点大学,学生自己也会抬不起头来。即使毕业了,你还能靠政府给指标包你就业吗?即使就业了,你还能靠政府给比例保证收入吗?

  在全国“两会”记者招待会上,李克强在强调“10%”这个数字时,还提到了另外一句话,即“要加大农村贫困地区薄弱学校改造的力度”。这是对“末端”的一种高端思维。葛剑雄说,政府最大的责任是把主要的钱投在义务教育上。俞敏洪说,还是要靠价格杠杆的作用,用市场配置资源的办法,让教育资源向农村分散,而不是在某“高地”集聚。

  不赞成“末端作为”,是要提倡真正的平民情怀,是要坚持治本的改革主张。就教育公平的改革而言,要看大多数中小学生最期待什么,真正的贫困群众最需要什么,再不能停留在什么最好改、最容易上手、效果最好看这个层面了。

[ 今日推荐 ] TODAY TOP NEWS

北京教委:城四区增43对直

继去年北京市教委推出九年一贯制、对口直升等均衡义务教育阶段资源的方式后...

北京市三好生、优秀学生

3月26日,北京市招生考试委员会2015年第一次会议召开。会议听取了北京教育考...

海外游学名不副实 多数沦

海外游学广告铺天盖地。(资料图片)来源:法制日报“儿子跟我说,班上同学要...

Copyright 2016 Y!beij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