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正文

熊丙奇:"学术大牛"带本科生是浪费吗

发布时间:2014-02-28 19:15 【来源:新闻晨报】

  中国科学院大学计划于今年9月招收300位优秀中学毕业生,进入该校本科或本-硕-博连续一体化培养阶段。对这些优秀学生,中国科学院大学将按照“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的原则,秉承因材施教、个性化培养的理念,由包括两院院士、千人计划学者在内的400名“学术大牛”进行一对一的导师制培养。

  对此,很多网友不以为然。有人认为,这可能是噱头,在博士导师都无法做到一对一培养的情况下,本科生就行?还有人觉得,院士去培养本科生,纯粹是浪费。

  如果仅是噱头,那么这种宣传不但不利于树立形象,反而可能让学校一开始举办就走偏。笔者则更关注“院士培养本科生是浪费”的论调。持此论者认为,院士、顶尖学者更应关注科研,就算培养人才,也应培养研究生、博士生。这种看法,其实导致我国本科教育质量严重下滑。优秀的教授大多不重视本科教学,以至于教育部要求高校建立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的制度。中国科学院大学提出一对一导师制,针对的就是国内高校本科教育的问题。

  若中科院大学能切实落实本科一对一导师制,则是对本科精英教育的回归。在英美,实行精英教育的大学,普遍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和寄宿制,导师制的要义就是通过导师和学生共同研究、交流和沟通,激发学生的潜力,这种精细、严格的本科培养,为学术人才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笔者前年去麻省理工学院,一名读本科的中国留学生告诉我,每周会有两名教授和他谈上一两个小时,而这两名教授是机器人领域的顶尖人物。

  这在国内高校是难以想象的。一方面,近年来,包括北大清华在内的高校都在大扩招,每年本科生至少三四千名,研究生阶段的扩招更为严重,直接导致师资匮乏,就是研究生导师制也是“导师不导”;另一方面,高校对教师的考核指标,往往倾向于学术研究,包括论文、课题、经费,这种情况在985高校、211院校比较普遍。在研究型大学,教授要从事学术研究不假,但不能就此不进行教学——学术研究的目的,也应该为人才培养服务,在国外一流大学,诺奖得主照样要为本科生上课,这是作为教授的基本职责。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我国新增的几所本科院校都提出“小而精”的办学定位,比如上海科技大学、上海纽约大学、南方科技大学,都在本科精英教育、通识教育上做文章。当然,这不是说所有本科院校都要走精英教育道路,而是在所有大学中,应该有进行精英教育的学校,这些学校无需追求规模,而应办出个性、特色。

  另外,导师制只是实行精英教育的一部分,这些学校能否培养拔尖人才,关键在于能否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实行自主办学、学术自治、教授治校、学生自治,离开了现代学校制度,导师制也有形无神。这是新建本科院校需要高度重视的。

[ 今日推荐 ] TODAY TOP NEWS

北京教委:城四区增43对直

继去年北京市教委推出九年一贯制、对口直升等均衡义务教育阶段资源的方式后...

北京市三好生、优秀学生

3月26日,北京市招生考试委员会2015年第一次会议召开。会议听取了北京教育考...

海外游学名不副实 多数沦

海外游学广告铺天盖地。(资料图片)来源:法制日报“儿子跟我说,班上同学要...

Copyright 2016 Y!beij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