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母亲为了孩子陪睡校长,竟获海量力挺!
2019-07-06 00:54 来源:搜狐文化
真的感觉这位母亲脑子瓦塔了!
先来看一条热门微博。
常说母爱伟大。
母亲能为孩子不顾一切到何种地步?
最近在一起社会热议事件中算是体会到了。
事情发生在上海。
孩子到了适学年龄,母亲找到了力所能及的学校中,最好的一所私立双语幼儿园。
然而入学遇到了问题。
校长在与孩子妈妈的聊天中,各种明示暗示,就是要潜规则。
「机会是靠人创造的」
本着「一切为了孩子」的信念,这位母亲就这么挺身而出了。
结果没想到,校长一次不够,还要再来一次。
天秤上的砝码也在不断增加,校长开始用「进小班」来诱惑这位母亲。
另一边,孩子的母亲向丈夫「坦白」了此事。
丈夫气不打一处来,立刻就要让孩子退学,同时还要举报校长。
这时候,夫妻二人的矛盾就出现了。
母亲认为:
举报校长会毁了孩子的未来。
只要为了孩子,这点委屈又算啥。
陪校长睡,全赖孩子爸没本事,家里没有学区房。
父亲认为:
要求家长陪睡的校长,教不好孩子。
被以这种方式送进学校,孩子不清白。
无关奉献,这就是出轨。
这信息量也太大了。
又是升学择校,又是学区房,又是潜规则的。
关键词一个比一个重磅,简直比狗血电影还要drama。
由于此事件的三观过于震撼,又仅有几张截图为证,本想这也许只是有人造谣恶搞,看个热闹就算了。
结果在评论区,我被各位「身为人母」的网友们的真实发言给吓傻了。
孩子爹们倒是都很乐于奉献,戏谑一下倒无妨。
认为陪睡校长没什么问题的母亲们,也确实大有人在。
甚至还有人结合当下魔都入学难,入学贵的问题,合理化这种潜规则。
太魔幻了…
正反立场的双方吵得不可开交。
反对者认为,这样的牺牲既不值得,也没必要,突破了人性的底线;
而为那位母亲辩解的人们,口径也大体一致——
只要为了孩子,就算献出的是底线和尊严,都是伟大的。
事件中的那位母亲,甚至拉出了《阿甘正传》来说事。
凭什么阿甘的妈妈接受潜规则就是母爱伟大,而我接受潜规则就是出轨?
这不就是赤裸裸的双标?
语气中透着委屈。
的确,影视剧有不少为孩子献身的母亲。
但小编个人认为,这事儿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先就拿《阿甘正传》来说吧。
阿甘与正常小孩就不一样。
他出生时,双腿就有问题,后背弯得像个虾仁,走路都得靠辅助器。
同时,他的智商也低于平均水平,只有75,而标准是80。
而这5分之差,让阿甘达不到公立学校的招生标准,只能去特殊学校接受教育。
但母亲坚持,要让阿甘必须得到和别的孩子相等的机会。
至少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当晚,阿甘妈妈就接受了校长的潜规则。
阿甘因此进入了普通公立小学。
另一位同样愿意为解决孩子入学问题献身的,是《霸王别姬》里,程蝶衣的母亲。
程蝶衣的母亲是个妓女。
那个年代,她带着程蝶衣在花街柳巷里长大。
没老公,世道又乱,整个人无依无靠。
一个没爹的男孩子在这种环境里长大,除了送去学艺,还能有什么办法呢。
总得找条出路。
于是她就把程蝶衣带去了戏班子。
戏班因为程蝶衣是六指,不收。
就算母亲一脸娇媚顺着椅子滑下来跪在地上:
「只要您收他,想怎么着都成」。
人家也是不收。
于是她便拉着儿子,用围巾蒙住脸,满脸是泪。
颤颤巍巍拿菜刀把那六指活生生给剁了下来。
母子俩一人一手血,连哭带喊地回到戏班。
就这么签字画押了。
母亲轻轻拜过师父,甚至都没等程蝶衣回头看她一眼,就走了。
电影中的两位母亲,一个是为了给孩子正常人的成长环境,另一个是为了给孩子找个地儿活命。
都是没有选择下的无奈之举。
而且两个故事中,父亲都是缺席的。
这时候再来对比微信截图里的那位母亲,就发现不一样了。
她的孩子是个正常小孩,家庭完整。
丈夫月入两万,虽然依然被骂为「不嫌丢人」,但怎么也算不上低收入的贫困家庭。
不管怎么说,孩子也不可能落得没学上,变文盲,人生失败的地步。
那么到底是什么让这位母亲这么豁得出去呢?
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的差异。
的确,与水平参差不齐的公立学校相比,昂贵的私立学校教育更加高端、国际化,也更容易将孩子送入更加广阔的平台。
这位母亲的问题也就由此显现了。
她不是走投无路,无数选择摆在她面前,而她只想要拔尖。
是不计后果,不惜一切代价地去拿到那个「万里挑一」。
除此之外,一概是「垃圾」,她统统不能接受。
也就因此,「奉献」的底色被彻底扭曲了。
电影中,阿甘的母亲早年丧夫,儿子有生理障碍,全凭着自己的力量养家度日。
相较于绝大多数,相较于平均数,她无疑是弱势的。
于是她才眉头紧皱牙关紧咬,把「实现命运」的机会塞进了儿子手中。
她做的,仅仅是她能做的。
直到阿甘正式入学,阿甘妈妈为儿子前途所做的「奉献」,也就到此为止。
未来的人生,彻底交到了阿甘的手上。
母亲常对他说这样一句话:
「人生就像一盒各种各样的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将会是哪种」。
她从没有给阿甘灌输过成功的定义,没有左右过他的人生选择。
而是把开放的机会摆在他面前,任其自由生长。
最重要的是,她表现出的,是一种「打破差异」的力量。
反观微信截图里的那位母亲,恰恰相反,是在「追求差异」。
是为了能提前站得比绝大多数人更高。
她一再提到「学区房」,提到「经济实力不足」,提到丈夫「不嫌丢人」的工资。
其实都是在将自己的所谓「奉献」用金钱量化。
「自己出去卖的话也没这个价格。」
能用金钱等价替换的,到底还是母爱吗?
这本质上,是打着「爱」的名义的攀比。
是种情感绑架。
试问。
她会像阿甘母亲一样,在未来的日子里,把孩子的人生交给孩子吗?
不难揣测,她有着对成功的绝对定义和坚守,上名校、成为精英,才是自己儿子应该拥有的。
或许,她内心或许已经早早安排好了自己孩子的未来该走的路。
在幼儿园入学(再次强调,是幼儿园啊)的时候可以为了「拔尖」而昧著良心和道德出卖肉体。
那么之后呢?
这位母亲从一开始就设立了极高的起点,而她的「奉献」、「牺牲」则将如同紧箍咒,紧扣在儿子头上。
必须优秀,必须精英。
未来的日子里,只要孩子没按她的节奏来,这位母亲就算不把她跟校长的事情挑明,也会满眼心酸泪,隐隐晦晦地念叨起她早已埋好的咒语:
「该做的,我都做了,你还要我怎样」。
这不是母爱,是枷锁。
可怜的还是孩子。
他根本不知道自己从哪一天就走入了这深不见底的,名为「母爱」的圈套。
而未来的日子里,他也有的是时间在自我意志和自责之间来来回回。
这样的母亲实在是太可怕了。
如今的父母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搞不清楚教育的目的。
别说这一代了。
在香玉小的时候,教育的目的就已经开始渐渐模糊了。
很多人应该都听到过父母长辈们类似的念叨:
「不好好学习,就当掏粪工人」
「不好好学习,长大只能扫地」
「不好好学习,工作都找不到」
教育的育人价值被弱化,取而代之的是与阶层地位的直接挂钩,勤读书,考学历,当体面人。
而时代发展到今天,教育就变得更加功利了。
素质考核从幼升小就开始了,考核从考查学生本身延伸到了考核家长能力,再覆盖到考察家庭经济实力。
一张自家厨房,一张自家车辆。
而这种功利在招生制度上的体现更为明显。
这里没有公平,只有特权。
教育食物链,也就因此根据家庭阶级逐渐形成。
即,上层无忧无虑,中层过度焦虑,底层放弃教育。
南京有一处面积只有13.2平方米的小破房,却被炒到了17万一平。
房子长这样——
然而就是性价比糟糕成这样的房子,看房的人还是络绎不绝。
开始,这房子总价168万,后来在人们的你争我抢之下被哄抬到了230万。
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房子里埋了金矿。
但其实,让它敢要这么高价钱的原因仅仅是,这是学区房。
太魔幻了,什么东西只要一跟「学」字沾边儿,马上价格疯涨。
TVB有部纪录片,也讲了当代育儿之魔幻。
名校只招收一月份出生的孩子。
因为对于小孩子来说,大几个月,能力上的差异就比较明显了,所以月份大的孩子比较有优势。
于是为了让孩子能在几年后成功进入名校,香港的妈妈们已经不迷信「赢在起跑线」这句话了。
而是发明了一句:
「赢在射精前」。
好不容易挤进了名校,还不够,还得比拼才艺。
于是,在香港,又出现了兴趣班鄙视链。
「不要跟学钢琴、学游泳的做朋友,要跟学马术、学竖琴、学高尔夫的玩,这样才高级。」
简直都疯了。
毕竟,人们已经浑然忘了教育是为了什么。
大人们只是把成年人的战场移植到了刚出生的孩子身上。
忙着比出一个高低贵贱。
富人的孩子过砸钱的生活。
普通人的孩子,母亲接受潜规则,也得过上砸钱的生活。
这倒是殊途同归啊。
那现在,我们来看看,在这种丧心病狂的培养下长大的孩子会是什么样子。
首先,他们一定没有底线。
因为他们的教育者已经把底线模糊成了「奉献」。
其次,无论他们在砸钱的教育下学到了什么,都不会真正有所获得。
他们早早被教育了,学习不是学习本身,而是一种比拼。
那么学习的成果,也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赢」才是最终目的。
路径不重要,成果最重要;
自我实现不重要,出生在终点最重要。
这简直太可怕了。
说到这里,小编突然想起龙应台写给儿子安德烈的一段话:
不是为了让你跟别人比成绩,
而是希望你在将来,有更多选择的权利。
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
而不是被迫谋生。
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了意义,
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
你就有尊严。
这才是教育的目的。
教育为了获得思考的能力,而这使人有尊严、有价值、有满足感。
这一切的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和平与圆满的人生。
只要跑起来,尊严都可以不要。
2020年澳大利亚旅游局中国区线上旅业洽谈会盛大开幕
【2020 年12月1日, 上海】 2020年 澳大利亚旅游局中国区线上旅业洽谈会(Australia Marketplace Online - China 2020,简称AMO)于...
第二届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落幕:一期一会的艺样金陵
2020年11月29日,为期四天的第二届南京国际艺术季暨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圆满落幕。...
名家推荐:画家王志坚作品赏析
王志坚:生于1958年,湖南湘乡人。毕业于湖南师大美术学院,代表作曾获中国美协授予的二等奖,国家文化部银奖,...
品山崎之韵,溯日威之源
11月4日,三得利日本威士忌世家在上海举办“山崎日威之源”品鉴会,以山崎多个珍贵酒款打造了一场味觉盛宴,与...
笔墨灵动 富力清新:著名画家刘新华
刘新华,天津市人。籍贯:河北河间市。毕业于日本京都艺术大学大学院、文学硕士、美术硕士、美学博士。...
打卡设计|魔都明珠塔前的“Rolf Benz名伶”
▲坐标:上海外滩悦榕庄 热情时尚的Ms.Mio Mio的美如同奥黛丽赫本,略带复古气息却时尚感永存,并拥有自己独立的审...
Ember推出限量版智能温控马克杯, 为中国消费者打造顶级咖啡体验
Ember亮相星巴克臻选上海烘焙工坊 中国上海,2020年10月 29 日 以设计主导的智能温控品牌Ember今天宣布,推出全新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