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具收藏潜力画家:杨必位
2019-06-14 14:39 来源:本站
编者按:被授予“97中国国坛百杰画家”杨必位先生,是一位在画界富有影响力的画家。他长期生活在苍翠葱郁充满生机活力的巴渝大地,为了达到以朴素的心灵去践履艺术的逸然清新,不断吸吮着山川的氤氲,领受着自然的开合,并通过不辞辛劳地遍览名山大川,获得了更多的直觉感受及眼界的提升,从而在他的图画中呈现出自然而富有情意的艺术气息。
通过受《石涛画论》中“山为涛,涛似山”辨证治画观的启发,让他认识到文化的可贵在于只有将自己的人生体验与对"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认识感悟结合在一起,才能让诗风书蕴的作品更具艺术表现性,因此先生不只是回眸于对传统文人画的研究,也将创作的触觉深入到对生活之美的发现中,去注重着时代脉搏与绘画的亲近性,在不宥传统的基础上让作品产生出既亲切而又别开新面之感。
先生是一位注重文化修为的画家,曾出版过三十多万字的绘画专著,通过长年对文化的研修、求索与反思,将自己追求的目标锁定在在对诗、书、画艺术的一统性及“新文人精神”的表达上,并认为这是未来中国新山水画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艺术简介
杨必位,1945年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联曾授予的“'97中国画坛百杰画家”。曾任重庆巿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政协重庆巿第九、十届,重庆直辖一届、二届委员,重庆巿文联委员。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重庆创作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重庆文史研究馆馆员,重庆华龙网书画联谊会会长。全国政协西部文化硏究会西部书画院副院长,北京京西宾馆书画院副院长,香港画院副院长。
杨必位曾十二次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美术大展,多次参加海内外各级展览,多次获奖。曾与吴冠中等六人在美国西雅图举办中国现代绘画展。多件作品被国务院办公厅、中南海紫光阁、人民大会堂、天安门、中央党校、毛主席纪念堂、京西宾馆、中国文联、中国美术馆、北京大学收藏。有的作品被四川美术馆、江苏美术馆、湖北美术馆、黑龙江美术馆、洛阳美术馆、深圳博物馆、青岛博物馆及日本三重县、山梨县府及日本原首相海部俊树收藏。是一位有影响的,深受社会关注的画家。
他的作品曾被收入《中国美术馆藏品选集》、《天安门五十年珍藏画集》、《毛主席纪念堂珍藏画集》、中央党校《世纪辉煌》书画集、《现代山水画库》、《重彩山水画作品集萃》、《当代美术教学意象山水范画集》、《当代名家山水画稿》、《当代中国画名家作品精选》、《新时代中国画作品集》。以及在日本出版的《中国巨匠绘画作品集》、《现代中国美术大展作品集》等数十种大型精装画集。出版有《百杰画家杨必位作品精选集》、《中国西部名家作品选集》、《名画典藏·杨必位中国画作品集》等个人绘画专集。
杨必位曾经配合中国美术家协会,在重庆主持、组织过“徐悲鸿艺术大展”、“张大千画展”及学术研讨会,曾被聘为全国纪念香港回归艺术大展艺委员会委员,以及组织中国著名画家赴三峡慰问三峡建设职工活动。
挂起笔上的风帆,
痴随日月追风逐浪。
虽然曾迷惶于过去,
痴望过未来,
美妙的玄律与幻象使人幸然。
回眸绿水、兰天、大地,
看那四时之变的多彩,
明白了自然才是天才。
舖满碎花的小径上,
倦与逸在思埠中演绎,
去交织着苦楚与欢欣。
不需用华丽去扮装,
只需在平淡的美好中,
去续述与冉冉时光的私往。
——杨必位
拾慧于山涧,敏悟入硯席
——初议杨必位先生的绘画之路
作者:杨羽
杨必位先生从小生长于巴渝大地,每当面对长江两岸那苍翠䓤郁、充满生机活力的自然生态,那承载着千年诗音的一江春水东流去时,却情不自禁地去领受着自然的开合,追求着暇意与天真,并在艺术的原野上以散步的方式拾慧于山涧,敏悟入硯席,以补素的心理去践履着艺术的逸然清新。今时,先生的人生正值秋后的芳菊,却如他的自作诗:"营文数载篱草芳,霜菊脂凝清韵传。遣词悠淡意未尽,冰心一片玉壶藏。"将生命与艺术融合成一道富有浪漫情怀的风景,一道引人入胜的光华而让人欣然。
在中国山水画家中杨必位先生是一位非常注重个性表现的画家,长期以来,在从艺的道路上不管是写生或游学都努力践行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虽然一路风雨却笔耕不缀,始终将艺术探索与生活体验放在绘画的第一位。通过对杨必位先生长期的接触,笔者发现,杨先生为了从自然山水中去获得鲜活真实的感受,不辞辛劳踏遍了名山大川,最后唯将视觉的重心移向了太行山与长江三峡这南北相峙的高山大壑,情有独钟地以自然之心去写就自然之形。在他作品中未以常规的写实手段去描绘太行与三峡的形貌特征,而是从精神入手去体验着自然山川所传达出的苍厚博大精神,不但让受触动的真实感受去丰厚着个人的情感经验,同时也将运用于笔墨表现之中,去实现心中的理想。
雄伟壮丽的太行与蜿蜒奔放的三峡诚然是一部中华文化中富有生命力量的交响乐,也可理解为人类生命力的诗意化形态,当那让人神往的自然气息与激情湧动的个人情愫相碰撞时,艺术的思绪便以波澜壮阔之势破壁而出,图画中流露出的气质特点也就形成了杨必位先生当今的绘画表现特征。尤其先生以《石涛画论》中“山为涛、涛似山”的辩证关系来展现这富有情韵的山与水时,不但将其雄浑、高大的气势表现了出来,也让高峻之势中多了一层柔美多情的气韵相贯,在其间形成了韵律美与结构美,使绘画表现中无论山峰还是山谷、石壁和峻岭,都转变为他所需要的富有生命律动的韵律符号,同时也在南北文化的交汇与融合中形成了自己的艺术表现特色。
杨必位先生是一位善于学习、富有情意、敏于思索的艺术家。他在接触过的大量格调高雅的经典画作中,领悟到如何借助画家自身的文化品性来完成对作品的精神塑造和个人情感心境的表达。从他沉厚自然的笔调散发出的浓郁趣意中我们发现,这既是一种凭着执着追求得来的对绘画艺术的深刻理解,又是从自身的真实体验中生发出的艺术心得。为了在原创道路上寻得自己的面目,他从生活中去采集养份,将富有独特审美特征的自然元素转换成自己的笔墨表现语言,用规纳构成的手段将山水之质与笔墨之趣有机地融合于维妙的笔性表达之中,尤其在气势、气韵、气质的把握上有着自己深刻独到的体会,其作品结合了浑朴与野逸,取舍了典雅与精微,交融了情意与画意,正是他追求灵动、进入佳境的体现。当他将这种自由自在与苍朴雄厚凝聚于笔尖,将其所感所悟融合到绘画之中的时候,心无杂念炉火纯青的笔墨就会跃然而出,收放自如且情意充溢,一种生动的气韵也由此产生。
画家作画离不开对笔墨的调动。图画中不能没有笔触的张力变化和生动的墨韵渗透。能否让富有韵律变化的笔墨在图画中形成贯通之势,让自然笔性与画家心性相协调,是画家能否掌握主动的关键。从而才谈得上是否气韵畅而百媚生,尤其利用大胆落笔,小心收拾之长让自己的绘画面目更加清晰。大胆落笔是通过自由的富有张力的笔性表现去重新解构自然物象,在随性自然的状态下用富有灵气的笔墨表现将气质之美跃然于纸上托显出画家的气度与胆识。
在对图画的小心收拾上注重于画面整体的调度,以冷静的思维去构建着图式的丰富性与严谨性,让图画中呈现出对知性品质的深度解读和优雅文化的气息发散,而不是蛮横的粗野习气。他常运用积墨、破墨的方式在干湿变换与水墨叠加中去追求一气呵成的淋漓感,在斑驳的墨迹中注重绘画的虚实相生、聚散有致、巧拙相助、粗精互补等艺术表现的各个重要环节。因此画作无论大小都能呈现出跌宕起伏的韵律变幻,也能形成平淡含蓄、矜持内敛的平和姿态。当他在千情万调、千岩竞秀中追求来去有序的生动变化时,优雅的韵致和情趣也就应运而生。
一幅好画合理的开合布局、安置物象、调动笔墨、协调画面等,都离不开对韵律的把握而形成的生动气韵,在表现自然景物时更倾注于画面的整体性及对笔墨精神状态的把控,在细节的婉转与气韵的和谐上以富有个人特征的意笔去实现概括后的单纯性,强调出俊健的风骨之气。这是画家重要的基本认识,同时也是杨必位先生最富感悟的心得体会。他进而还赋予了这些形式符号以某种非具象化的乐感,形成了诗意化的图画,使观者从动律美、气韵美、震撼人心的大势之美中得到惘然忘我的享受。
传统文化精神往往是通过作画过程而内化在作品中强化着作品的深度,并借助笔墨表现实现着形式与内容的结合,因此从绘画手段到画面精神的反映,都将体现出画家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也呈现了画家的艺术气质及审美趣好。他善于结合诗歌中的比兴手法去达到文与韵的通贯,作品中常以意境的宏大去体现诗与远方,让图画表现的趣韵富于创意而又不失真情,让深刻而优雅的传统学养孕育而出的图画作品,给人们带来难以自禁的淳厚朴拙的人文景象。观必位之作常在完整厚实中得到一种既有北宋绘画气息中的朴实之美,又从笔墨的细节表现中无处不充满着生动有趣的玄妙笔意,常在看不透中蕴含着难以捉摸的妙然生机,甚而带来元代绘画中的几分遗貌取神的主动性与注重整体概括的冷逸特征。
宗白华先生在《美学散步》一书中这样说道:“赏玩它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化实景为虚境,创形象以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这就是‘艺术的境界’。艺术境界主于美。”宗白华先生精炼地概括出艺术表现的真意,将意境之美提升到文化的境界,意味着画家的内在心理及图画作品里的审美趣也应该向着诗性化、意境化的方向发展。杨必位先生在学习、继承传统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沉浸其中,将个人的情意与精神都投向了对境界的追求。
他既没有盲目地在技法层面折腾,仅仅去贵“法”而贱“意”,也没有断然地否定,去贵“古”而贱“今”,而是通过追求高雅的传统精神去求得新生。他将图画表现与心性表达相结合,从自然山水中去体悟出生命的动律之美,在笔墨生活中以虚代实去觅得意境的美妙,并以自己的实践行为去印证着宗白华先生所提示的意境与传统的悠逸之美。他还通过绘画实践体会到,在绘画表现中学会做减法比做加法难,而做心灵的减法比做视觉的减法则更难。而这个减法不是减去精华,而是减去枝节,是减去樊篱与包袱让意境重现。这一体会正是画家个人学养的体现。
杨必位先生虽立足于传统,但深知不应宥于传统。为了走好自己的艺术之路,开创时代的新意,他以无畏的精神去追求着好境的长颐。他将石涛“笔墨当随时代”的理论作为个性绘画思想的基础,从《石涛画论》“尝憾其泥古不化者,是识拘之也。识拘于似则不广,故君子惟借古以开今也”的精辟论述中感悟到当代艺术家在狭隘的古人思想圈中讨生活是没有出路的,而能借古人之路走自己的路才是大道之行。于是,他像一位修行者在面壁中去苦思细琢,为突破图画艺术的壁垒而深索其奥,并通过春去冬来的经年积累,终于明白文化的意义在于化心境于自然、得美颐于臻情、借外象而寄精神之妙思。
明代的思想家李贽在《焚书·杂述》中提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认为才、胆、识三者齐备则天眼大开,无所畏惧才能开风范、平天下。又说“才与胆皆因识见而后充也,天下唯识为难”。可以说,杨必位先生正是执着地从最难的“识”字入手,全力以赴提升自身修为。一方面积极品鉴大量经典化作,同时又游历自然风光。在不断提高艺术认识的过程中,以“识”生“胆”,由“胆”启“悟”,终使艺术才情得以自如挥洒。
这一点还能从他近著《画眼春秋集》得到证明。是书中,他以犀利的眼光从“识”出发,见解独到地重新梳理了南朝画家宗炳在《山水画序》中提出的“畅神”观,重新解读了“意、韵、气、势”、“情性”、“自然”等理念。书中提示出,唯有结合诗性美与自然美而形成意韵美,并将其作为绘画的重要审美追求,才能让图画意畅、神逸。由于他贯学古今,始终坚守以学养治画的艺术理念,终使自己的艺术思想在作品中体显得鲜明而强烈,也被喜爱他的山水画藏家们誉为“注重学养的学者型艺术家”。
一般而言,当代中国山水画家因为对绘画的专注和囿于时代的制约,极难做到将绘画与立著融于一体并同时在两方面都取得成就。而以个体之力试图突破这一局限性的努力,不但因为极其稀少而显得弥足珍贵,更因中国士大夫绘画的“诗、书、画”一体性传统而被赋予了一种超越纸面之外的文化内涵。当画家不仅仅是在图画之中试图超越自我,而是将这种努力扩展于画外,扩展到忠实记录自己的从艺体验的层面时,我们至少可以认为这种行为在传统艺术领域的宣示意义是非同一般的,同时也代表了一种融合传统精神的新潮流和新方向。
至此,我们或许不能用单一的眼光来审视杨必位先生的绘画作品,而应看作是一种对传统文人画的张扬,一种融合了文人精神与时代反思的求索,和一种努力追求书、画艺术统一性的有益尝试。笔者相信,对这种“新文人精神”的解读和提倡将会因为其浓厚的文艺哲学背景成为未来中国新山水画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当然,这需要面对的困难与孤独一定非同寻常。杨先生却以散步的方式去撰写此书,从构思到付梓,如同在河边选石,路边赏花,在观景与思索中停停写写耗时超过六年,而在这坚守的过程中所遇到的艰辛与乐趣也只有他自己所能享有。
杨先生的老友杨圭言教授曾这样评价:“每每看到必位国画山水,心里总会被震撼了一把。其笔下的一沟一壑,一草一木、一水一石,是那么沉稳、浓郁、大气、遒劲、厚重、实在;既没有仙风道骨、虚无缥缈,也没有清奇乖张、虚张声势。在他的山水图前,我总感到如读着诗圣杜甫“造化锺神秀,阴阳割昏晓”的诗句,领略着沉郁顿挫的诗风和意蕴……”
(本文作者系日本文化人类学会会员,日本法政大学访问学者)
2020年澳大利亚旅游局中国区线上旅业洽谈会盛大开幕
【2020 年12月1日, 上海】 2020年 澳大利亚旅游局中国区线上旅业洽谈会(Australia Marketplace Online - China 2020,简称AMO)于...
第二届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落幕:一期一会的艺样金陵
2020年11月29日,为期四天的第二届南京国际艺术季暨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圆满落幕。...
名家推荐:画家王志坚作品赏析
王志坚:生于1958年,湖南湘乡人。毕业于湖南师大美术学院,代表作曾获中国美协授予的二等奖,国家文化部银奖,...
品山崎之韵,溯日威之源
11月4日,三得利日本威士忌世家在上海举办“山崎日威之源”品鉴会,以山崎多个珍贵酒款打造了一场味觉盛宴,与...
笔墨灵动 富力清新:著名画家刘新华
刘新华,天津市人。籍贯:河北河间市。毕业于日本京都艺术大学大学院、文学硕士、美术硕士、美学博士。...
打卡设计|魔都明珠塔前的“Rolf Benz名伶”
▲坐标:上海外滩悦榕庄 热情时尚的Ms.Mio Mio的美如同奥黛丽赫本,略带复古气息却时尚感永存,并拥有自己独立的审...
Ember推出限量版智能温控马克杯, 为中国消费者打造顶级咖啡体验
Ember亮相星巴克臻选上海烘焙工坊 中国上海,2020年10月 29 日 以设计主导的智能温控品牌Ember今天宣布,推出全新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