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正文

《庆祝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中国画长卷展示

2018-07-16 19:49 来源:本站

【艺术简介】

邓子敬,1943年12月6日出生于海南省海口市。男,汉族。

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文史研究馆艺术专家成员、文史研究馆中国画院原院长。广东画院专业画家。中国海洋画家协会副主席、新加坡南洋画院副院长、海洋画研究中心副主任。佛山南海美术家协会终身艺术顾问。广州美术学院78届硕士研究生班毕业,获硕士学位。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海南省美术家协会顾问。享受国务院授予“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在中国山水画传统领域里,画黄山、黄河、长江、长城等山水都是大家所熟识的,而现代山水画中用墨写海则是前无古法可循,邓子敬挑战了画海这一前所未见的领域。他早年深受关山月等艺术大师的指导和点拨,形成了自己从版画到国画的独特艺术造诣,其作品有凝重的版画刀工斧迹,笔墨严谨,兼工(工笔)带写(写意),他通过留白表现满纸飞溅的浪花,全景式传统的表现形式和手法让画作震撼无比。作品以书入画,运线淋漓酣畅,作品追求具有深邃的内涵,成就其在国内画坛画海的独特表现手法和自我独一不二的表现形式,其画作展现了雅俗共赏的品格。

作品被国务院、澳门特区政府、中国美术馆、中央电视台、画院、博物馆、国内外人士和收藏家收藏。

《一览百川向海图全图》180×4284cm

将民族记忆皴染在中国山水画

——邓子敬《一览百川向海图》赏析

齐一萍

中国画是一种哲学的绘画。寓意、追问的传承千古不易。

从普世的视觉层面观赏,西画的表象显得厚重,国画的意象比较超逸。西画经典重写实,强调“目视”,讲究形式美和冲击力;国画经典重写意,强调“神遇”,讲究内在美和大明镜像。西方绘画把有边空间框在有边里,光影造型,让有边世界走进后场,变形的块面也能解构真实人生;中国绘画把无边的空间留在无边里,低迴玩味,让无边世界回到前场,回到自己,回到我们的心宇,“笼天地于形内,借万物于笔端”。

写意即是写心象。心象是中国画的内涵,它充满诗情画意。画家用诗的精神来建构这门中国艺术,画面深处潜藏国画重人品、重修养、重节操的画魂。所以,中国山水画被赋于“精神家园”的意境,山水一直被视为君子人格的象征,山水画也超然地展示中国人的阔大胸襟。

《一览百川向海图》局部-1

邓子敬的《一览百川向海图》是一幅纸本水墨长卷,纵180厘米,横4284厘米。长卷是中国画不可替代的独有样式,它集中体现中国画的特点。尤其以大体量作载体的鸿篇巨制,往往凝聚着中华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与真实感受,也往往积淀着本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这些画面所表现的生活方式和人格结构,正是中国画家所传承的文化价值。

文化是沟通人类的载体。它恰恰是中国画世代传承的核心。石溪曰:“小人习其技,君子通其神”。国画家掌握的绘画技巧仅仅是学会表达思想的工具,所谓皴、擦、点、染、钩、描等各种笔墨手段就如诗人和音乐家本身具备的语言与音符,它们散发出独特的节奏、旋律、精密和力量,都是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国画家描绘的意象就是将肉眼不可见的精神用笔墨具像化。因此,思想的丰瘠和品格的高下便成衡量一幅画的尺度。“大道使人震撼,小道使人悦目”,这种艺术标准东西方都是一致的。苏珊.朗格《艺术问题》指出:“语言只能大致地粗糙地描绘想象的状态;而在传达永恒运动着的模式,内在经验的矛盾心理和错综复杂的情感、思想和印象的记忆与再记忆、先骁的幻觉……的相互作用上,则可悲地失败了。”在世界文明史上,唯有艺术能够取代语言充分表达人类既有感知,并且展现个人或群体体验沉淀的过程。中国画用擅长的“意象”,将思想和印象的记忆与再记忆,凝成纯粹的造型、及其视觉的弹性,以中国式的和谐昭示绘画的永恒。

《一览百川向海图》局部-2

《一览百川向海图》的构思始于2003年。当时,痴迷画海的邓子敬面对深不可测的茫茫大海,感受历久不变的原始生态,眼前浮现黄河、长江势不可挡的滚滚东流水,它们以变化多端的英姿,等待历史来浓浓渲染。这组定格的生命符号,重重地敲打他的心扉:“给河山立传”。

立传须先立意。立意是中国画诗化语言的重要基石。这个重要基石是思想。雨果说过:“贫瘠的思想大地永远长不出伟大的艺术之果”。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宣告这片土地的思想从未贫瘠过,历史上那些思想被禁锢、被替代的特殊时期,黎民众生蛰伏的思想亦如离离原上草,春风吹又生。当下,百家争鸣催生百花齐放,中国人处在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复兴时期,画家应该如何回应时代的呼唤?邓子敬将目光投向历史长河,通过不停的追问和认知,他希望以史诗般的诗性构建长卷,用“游”的审美追求荡涤自己,在山水和心境的观照中领悟,从而完成自己的人生再造。

我们放眼中华大地,耸山比高天公,万泉竞相汇海,君不见古往今来神州百川向东流?一条哺育这个民族的母亲河,与她携手千年的姐妹江河齐奔到海不复回。这里,河流是中华文明的动脉。那末,大海呢?我们再放眼世界,人类文明的图谱是以有限的几脉大河蓝色为经络的,海代表的人类智慧是一种整体性的精神方式,海纳百川,众脉俱开,海所象征的开放是人类最先进的文明。

在河流和大海的意境中,画家的心灵节奏逐渐跟上大宇宙的秩序定律,诗意演变成有生命的画面形式,这个形式因为重重大山的阻隔,又被切割成不同节奏的画面,而与画家的心灵同为一体:为什么祟山峻岭飞瀑常挂,恰似漫天彩练当空舞?为什么河流总是弯弯地走,偏偏没有直路?为什么过眼烟云必然会飘摇于千古峭壁,这种单调的苍茫蕴藏着历史奥秘?为什么人类文明每跨前一步,总有先行者在付出与野蛮对决的牺牲?

《一览百川向海图》局部-3

山泉是这片大地哺育儿女的乳汁,万条飞瀑千条涧,从涓涓细流汇成滔滔大江,它们从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窝淌过;河流在前进中遇阻是常态,人生又何处不遇阻?所以,它舍直取弯,绕开那些无法逾越的障碍,最终能抵达遥远的大海;烟云有一种朦胧美,最容易成为谎言的伪装,愈是惊世的谎言愈飘致离天三尺高,历史的谎言等待历史来戳穿;文明与野蛮的对决常发生在历史的转折点,思想者往往会变成殉道者,因为他们的声音是超前的,这是人类历史的无奈。今天,我们是在享受整个人类文明的成果,感谢四十年的改革开放,打破封闭,放开双脚,中国人从末如此走近世界,才有机遇追寻现代文明的中国梦。

“初心易得,始终难守”。画家站在历史的维度,用开放的视角和视点观照当代社会,发现文明的动态像水一样不断的变形。为了追寻从传统社会跨进现代社会的路径,邓子敬从大视角、大结构、大气势进行全景式的宏大叙事。十四年来,他四易精心绘制的手卷草稿总图,每一次的调适都和心灵的节奏同步,以他认知的文明与野蛮为座标,把长卷的雄浑和细柔统一在同一色调里,将民族的记忆皴染在宣纸上,达到浑然一体的整体气韵。就在作品完成的那一刻,他在画面写下题跋:“中华民族从洪荒远古走来,历经艰难险阻,势如百川汇海,百折不挠,川流不息,与野蛮鏖战,走向文明”。他向世人坦露这是把自己和客观高度融合到一起的一个理性世界——大明镜像。

《一览百川向海图》局部-4

《一览百川向海图》简远古雅、精致臻丽。这幅长卷的创作跨越十四年,画家前期用心“精工储备”。中国画是一种“老”的艺术,它需要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积淀,需要知识和笔墨语言的厚积薄发。邓子敬以克艰攻难、无所畏惧的意志力量,日复一日朝着既定目标前行。从画室走向大山大水,上天山、下太行、跨黄河、渡长江,他曾闯荡热带雨林,也曾面壁黄土高坡,在云雾顶搜过奇峰,在风浪里乘渔舟、爬礁石、被海水灌顶浇得透心凉。储备的最大工程是连续创作三幅长卷:《雄关镇海图》(2013-2014)、《雨林亘古枕海图》(2014-2015)、《山海雍和图》(2015-2016)。他从实践的检验中不断调适自己的笔墨,有意识地淡化原有的董源笔意,画里少了一分南派山水的灵秀、清丽、韵味,明显多出三分北派山水的雄强、浑厚与大气。同时,他经营位置更加得心应手,善用历史的长镜头把上下千年、纵横万里聚焦在现代宽屏,将无限的空间和永恒的时间嵌入咫尺水墨里。

《一览百川向海图》局部-5

这种“心随笔远而取象不惑”的“心远法”,也成为邓子敬处理空间和时间的独特视野“诗性构造”。邓子敬注重从文化关系入手构建长卷所处的语境及氛围。“画是有形诗”:这幅长卷将王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舒展开来,远山是李白的“连峰去天不盈尺”,近景可见“枯松倒挂倚绝壁”。放眼大河上下,柳宗元“岭树重遮千里月,江流曲似九回肠”跃然纸上;纵观全图气势,颇具李枕诗意“溪涧岂能挡得住,终归大海做波涛”。这里,他用诗性彰显的文学性,更因史诗般的宏大叙事,结构壮丽无比。在顶天立地的画幅前,画家挥斥方遒,雄视千古,澄怀味象,那些仿佛神斧凿削的峭壁,坦露着历史沉郁的年轮;阅尽人间千年春色的江河,一瞬间时隐时现在我们跟前淌流。历史在“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中远去;历史又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中开创未来。画家以可视性拓展的史诗是一种文化力量,大气磅礴,沟通心灵,于无声处塑造雄伟壮阔的祟高审美形象。

《一览百川向海图》局部-6

“匠心细节”。邓子敬将《一览百川向海图》截为五段,他先有海阔天空之见存于胸际,再求掠影踪迹于笔先。清人沈宗骞“凡事物之能生致远者,必不徒尚华美之观,而要有切实之体”的警言,一直犹如在耳。这五截大山大水建构有架,蜿蜒絥深,由水势牵动山势,烟云飞泉依势而动,一股苍凉、沉郁之气横贯全境,让画面有无限的空间感,又很踏实的有质量感。全图从西向东,北方山水多见云中山顶,四面峻厚;南方山水峰晦峦明,秀润江南。读者细看太行山的石壁交错叠加,干燥剥蚀的岩面似神工龟裂。琼南崖州的海边礁石竟和台湾花莲的礁石长得很像,滑过岩面的潮水都留下了历史感。这里,画家善于选择那些既有形象性和富有诗情画意,又具有本质特征的事物、场面及情节加以表现。例如“三江源头”中景的西藏玛尼堆和色彩斑斓的经幡,雄伟的布达拉宫镶嵌在大山深处。“大河上下”延河水边的宝塔山上宝塔屹立,拦江堵水的大坝高峡岀平湖。“海口明珠”上海外滩朦胧飘渺美如仙阁.,画家的思维又跳跃式与珠江口的香港、澳门遥相呼应。“东海旭日”有万千海鸥迎着朝阳飞舞,星罗棋布的渔舟蓄势竞发。“梦中石塘”怎画家尽倾乡情上笔端,宋代方志古称南沙群岛为万里石塘,他生为海南人,南海承载着太多记忆与梦想。这些严谨而精致入微的细节描写,充分点缀全景,据说粗略点算就有156处。画家工致精湛的内视力,是构成艺术想象力的基石。

《一览百川向海图》局部-7

“刀法笔墨”。邓子敬在广州美院读研究生,学的专业是版画。当毛笔替代了手中刻刀,刀意即化作满纸篆籀气。他一直追求笔墨的精神属性,画海的笔墨程式独具个性:“斫染渍水,网线成岩,飞白挤浪,点皴聚沙”。在这幅长卷中,他将“刀法用笔”发挥得酣畅淋漓,那些含有木刻味又闪着光泽感的线益发力道沉稳、凝重、老辣,似石鼓浑圆饱满,如大篆鎏金充盈,这就是缘自版画又富有心理信息的“金石线”。邓子敬还从版画的黑白空间拓展两个水墨概念:画眼。往往是一抹亮色,它能画龙点睛;气眼。以曲径通幽似的留白,它能实处生虚。在笔墨探索的道路上,邓子敬博采众家之长,摒弃排它性的单一思维,始终围绕古意与时尚追寻现代价值的人文精神,“刀法用笔”是邓子敬从笔墨技巧到笔墨语言的蜕化成果,他将笔墨语言与心灵体验直接对话,表达他对生命现象的独特理解和观察表现。让版画刀法融入中国画的笔墨审美空间,是一种“笔墨当随时代”的成功尝试。

《一览百川向海图》局部-8

邓子敬四十变法,从版画走进国画。他的领路人是广东画院老院长关山月。1992年2月,他陪关山月往西沙群岛写生,老师在途中谆谆教诲:“我认为其它画种参与中国画创作,势必推动中国画的创新,这也有不少例子证实了的”。这场谈话让他铭心刻骨,经过深思熟虑,他的版画路在高处嘎然而止,时值“不惑”之年。二十年后,在纪念关山月诞辰百年的画展上,邓子敬以一幅《西沙倾情写关山》的水墨画,真实记载改变命运轨迹的往事,深情怀念自己的恩师。

邓子敬是个锐意进取、敢于创新的艺术家,他的成长常让人惊喜。早在信息不对称的年代,尽管生活在远离大陆主流文化的海南岛五指山区,他就是海南版画的拓荒人,带领近三十位汉、黎、苗族青年,自发形成海南岛第一个版画创作群体——山花。邓子敬的作品《高山放牧》《流水欢歌》《山花》被选送赴伊朗、巴基斯坦等国展览,让他在广东版画界崭露头角,留下那个时代的印痕。1981年,他以优秀成绩走出广州美院校门,就跨入广东画院成为专业画家。当年,一组六幅水印木刻《黎族风情》落地生风,今天已成为介绍黎族文化的公共符号。

《一览百川向海图》局部-9

84年创作的《幽谷饮鹿》被选送93年在日本举办的中国版画展,并且成为该次画展的广告页和请柬封面,最后被中国展览公司收藏。在邓子敬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创作历程中,他经历了一程又一程的蜕化,这回跨界蜕化成了海痴,国画最终担当了他人生最大蜕化的画种。《一览百川向海图》当属大器的佳作,邓子敬也因它臻于大成境界。

画海是沉思的果实。一个在海边长大的孩子,做梦也会追逐故乡的那片海。邓子敬从乡土中寻找人生的纯真,在原始中寻找生命本源。“善取不如善舍”。他根据自己的性格、气质、素养去选择风格,画自已感受到又要表达出来的东西,尤其是别人从末画过的内容。“海”这种单纯又极为丰富的样式,让他找到生命意识和文化共性的谐振点,也是属于自已表达理性的公共空间。所以,他痴迷画海,这种专一近似宗教的虔诚,迄今一画三十五年。“海”也使邓孒敬的画风有极高的辨识度,填补了岭南画派百年留下的空白,在区域性特征上与其它地域的画家拉开了距离,铸就独树一格的艺术品,成为他标识个性的特色符号。

《一览百川向海图》局部-10

海是邓子敬的精神家园。他与海的对话是通过笔墨触及自然的深处,又通过与自然对话触及灵魂的深处。从八十年代始,邓子敬每年都会盘亘在故乡海边数日,用心灵在海的胸臆去感悟生命。他的目光常常落在潮涨潮落的分界线,问自己:海天那么宽的一道线,为什么呼啸奔腾而来的潮水,瞬间就能停下来,全都静止在同一道线上;然后,瞬间又千军万马般倒退开来,整齐得浑然一体?这个瞬间周而复始,生生不息,它可是生命爆发力的源点?邓子敬相信生命轨迹是有爆发力在支撑的,一个艺术家的蜕化,因产生爆发力才能突破境界。

邓子敬创作《一览百川向海图》曾遭遇过困惑的瓶颈期,长达十多年的四易画稿,就是一次又一次的潮起潮落。这幅长卷在最后冲刺阶段,被痛风病魔长期困扰的老人,在巨幅宣纸的画架前力不从心,他不能久站,不能稍远距离行走,有过因低血糖而突发的晕厥,还数次从台阶上不慎摔跤而受伤。这时,海的精神被召唤,潮水般的爆发力支撑着他,每天坚持画一笔再画一笔,譬如潮汐,即始即终,永不休止。就这样,那些伤痛在潮水的冲刷下,竟如光风霁月,含笑而逝。这是发生在不久前的故事。我们明白,为了安顿心灵的家园,邓子敬需要这片海。

子敬画海,七五融通不逾矩,正是黄金期。

2018-4-13

《风帆》124×180cm 1998年

《海隅戏浪》124×180cm 2006年

《磐石颂》124×180cm 2001年

《泉出深谷伴涛声》124×180cm 2008年

《听涛》124×180cm 2013年

《西沙灵音》124×180cm 1998年


[ 今日推荐 ] TODAY TOP NEWS

2020年澳大利亚旅游局中国区线上旅业洽谈会盛大开幕

【2020 年12月1日, 上海】 2020年 澳大利亚旅游局中国区线上旅业洽谈会(Australia Marketplace Online - China 2020,简称AMO)于...

第二届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落幕:一期一会的艺样金陵

2020年11月29日,为期四天的第二届南京国际艺术季暨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圆满落幕。...

名家推荐:画家王志坚作品赏析

王志坚:生于1958年,湖南湘乡人。毕业于湖南师大美术学院,代表作曾获中国美协授予的二等奖,国家文化部银奖,...

品山崎之韵,溯日威之源

11月4日,三得利日本威士忌世家在上海举办“山崎日威之源”品鉴会,以山崎多个珍贵酒款打造了一场味觉盛宴,与...

笔墨灵动 富力清新:著名画家刘新华

刘新华,天津市人。籍贯:河北河间市。毕业于日本京都艺术大学大学院、文学硕士、美术硕士、美学博士。...

打卡设计|魔都明珠塔前的“Rolf Benz名伶”

▲坐标:上海外滩悦榕庄 热情时尚的Ms.Mio Mio的美如同奥黛丽赫本,略带复古气息却时尚感永存,并拥有自己独立的审...

Ember推出限量版智能温控马克杯, 为中国消费者打造顶级咖啡体验

Ember亮相星巴克臻选上海烘焙工坊 中国上海,2020年10月 29 日 以设计主导的智能温控品牌Ember今天宣布,推出全新限量...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