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正文

“生存的失守”丁密金《漂移系列》作品欣赏

2017-07-24 16:23 来源:本站

丁密金艺术简历

丁密金,1957年生于湖北麻城。现为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教授,院长,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作品入选第九届、第十二届全国美展、第二届全国人物画展、傅抱石奖·南京水墨传媒三年展、第三届成都双年展、第三届大家之路当代名家邀请展、第六届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全球水墨画大展等重要展览百余次,并有多幅作品获奖。作品曾被国内外艺术机构和私人收藏,多家核心期刊曾专栏推介其作品,出版多种个人画集。其创作研究成果入编《当代画史》和大学教材《中国当代艺术史》。

《曼舞苍穹》143×498㎝  宣纸水墨  2016年作

生存的失守

——关于丁密金《漂移系列》的探讨

中国美术的发展在改革开放之后,面对一个非常重要的使命,就是要面对人类共同价值这个根本性的话题做出反应。所有的视觉艺术都面对这样一个命题。怎么介入到这样一个话题中来,就中国画来讲,首先是需要一个形态的现代转型。现在回头来看这种转型则是多方向性的,有走向表现水墨、构成水墨、先锋水墨等多个路径来实现当代性转变;也还有一类是站在传统文脉的主线上来进行转型,既保持中国画形式语言的形态与艺术审美精神的内核而又进行语言的重构与表达主题的当代性切入;再有一类是现实主义语言形态下当代题材的植入,也就是旧瓶装新酒。中国画的现代性转型总体来讲是这三种,这三种转型我们从艺术史的价值上去评价都各有其意义,比如说我前面讲到的装置、表现或是构成等等这种现代主义的水墨,它把水墨作为一种材质,作为东方视觉的符号材质来向未来延伸,它用符号化的方式直接把当代观念纳入进来,它的意义在于提供了在中国视觉情境下当代探索的一个路径,它的好处是直接融入到西方语境中去,没有障碍。但是它完全丢掉了中国文化精神层面的东西,丢掉了中国视觉语言精神层面的东西,因为它认为这个东西冲突是很大的。第二种我觉得就走得比较艰难,要站在中国美术史、中国文脉的这条主线上向前推进,这条主线就是它的语言,它的笔墨精神,它的文化精神,因为中国画的视觉形态在世界艺术中是非常独立的,其艺术的完整性区别于其他艺术形态。这种传统的艺术形态有没有当代的可能性呢?能不能把它推进到当代中来呢?这个工作非常艰苦,它涉及到语言转型的问题。它要转型成为一个新的语言形态,但是它的本体、它的根、它的枝叶还是中国文化这棵树上长出来的。完成了语言形态的当代性转型才能实现当代性主题的表达。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生命力就在于传承与创新,这是非常难的。还有一类是指向当代性的,但是它放弃不了已经成形的对现实主义表达的一种语言体系或者更加传统的语言形态,它用那种笔墨体系去装纳当代的内容,这条道路,较大的可能性是走不下去,半途徘徊。

《漂移--16》193×500cm  宣纸水墨  2016年作

《漂移--16》之局部欣赏

《漂移--25》180x97cm  宣纸水墨 2017年作

《漂移--26》180×97cm  宣纸水墨2017年作

把丁密金这几年的艺术探索放在这个语境下,放在这三个维度里去考虑,会有一个非常确定的判断,就是丁密金的艺术路线和指向是定位在将中国传统的语言体系、文化精神推进到当代而实现转型的这一路径,它是第二类。近一阶段他完成的《漂移系列》更证实了这一点,其突破路径是符合当代性探索指向的,显示出当代性探索在艺术精神的探索上从表象的形态转向一种内在的形态,从一种特定的形态转向一种泛化的形态。《漂移系列》的关键突破点在于去掉了画面中的现实性情境。生活情景的现实性被解构掉了,人物的现实性被解构掉了。这种解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他将许多表面性的东西解构掉,从而指向了一种内在的东西。叙事性、场景性、人物的现实性解构掉了之后,人物呈现一种非现实人、非社会人的一种存在,它指向了一个人本体的存在,这是当代精神中最核心的问题。如果不解构掉这些现实性,便进入不了这个深层。这个道理对所有人来说都极其明了,但是如何去解构它?解构容易,解构出来后形成的东西又是什么样的?这是非常艰难的。所以我们现在看,丁密金找到一个非常好的契机,即解构之后,人物的总体特征是一个游离状态,人物之间的关系呈现出一种纠结的相互缠绕状态。整个的视觉情境,又产生一种冲突的对抗状态,这就是作为一个艺术家心灵层面所体验到的一种当代性,当代文化状态,生存状态,同时也是世界文化格局存在的一种冲突、困惑、纠结状态,《漂移系列》的视觉情境一下子就切入到了这个本质,这是艺术家个人的机缘把握。

《漂移--27》145×363㎝  宣纸水墨  2017年作

《漂移--27》之局部欣赏

在这批作品里,一些关涉当代艺术的思想观念和语言层面包含了一些关键的价值点。如,在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主线上进行的当代转型和现代探索,要不要放弃艺术语言上的探索?这是一个重要的价值点。中国的水墨语言,除了是情怀的抒发之外,还有着重要的视觉美感,中国画笔墨结构的精巧性,意蕴的微妙性,书写性,笔墨的灵动性形成了一种视觉上的唯美,其视觉节奏,视觉和谐是至上的纯粹的美感形式。当代艺术是可以舍弃这种东西的,因为当代艺术存在着反唯美、反视觉和谐性、反美感的一种路向。丁密金这些作品最重要的价值点是将传统语言沿着推进的脉络演化成当代的语言形态,这种语言形式在整个中国画语言历史长河中是立得住脚的。他的画一丝一毫都不曾放弃笔墨的精神性、书写性,画家的情怀心性、文化修养都能够借由笔墨直抒胸臆。在他的这批画中,可以去品味线性笔墨的力度,水墨的精致配合,不可拆解性的视觉要素。是地道的中国艺术精神延展到当代的一种当代性,这是一个标志点。对笔墨形式的探索,需要长期且深厚的文化精神和笔墨修养的积淀,不是随便一个搞当代艺术的年轻人能够做得到的。所以恰恰是很多人做不到,就放弃了笔墨精神,因为放弃笔墨精神与表现当代性本身是不谋而合的。

《漂移--28》145×363㎝ 宣纸水墨  2017年作

《漂移--28》之局部欣赏

《漂移--28》之局部欣赏

接下来我们要深入探讨的是丁密金这批画在中国当代艺术整体格局中怎么去评判。我认为丁密金在同类的探索中是一个至高点,换句话说就是具有代表性。他的画在现代艺术的转型中,在生存状态的表达上具有代表性,是一个至高点,进而我们可以说这是一个经典之作。其至高点表现在,当代话题要求美术作品要指向一种精神,指向一种内在的生存状态,这就是后现代面临的人类生存的命题,文化的命题,人类未来性的命题等,这些命题在我们的时代产生了混杂。而目前是有诸多疑问的,包括科技的疑问、社会状况的疑问、世界一体化与多元的疑问,传统文明的消失、新文化的产生、新的生存状态的产生、新的生活方式的产生对人本身的冲击等等的疑问。新东西的产生快而多,社会生活发生了急剧的变革,人类的未来具有不可约定性。人在一个高度变革、高度不稳定的全世界的文化格局下,个体的生存、群体的生存、一个国家、一个文化圈的生存都面对着未来的挑战,没有结果,没有一个公认的未来性的路向,这是时代的命题。因为当代性可以指向对现行体制的批判,对当下文化的批评,这就是所谓的精英思维,但精英思维还只是一个局部性的问题,还不是一个本质性的问题。丁密金的画在这个当代性的精神语境下,所传达的精神理念很饱满,并且不是单一性的个人的纠缠、纠结,不是单一性的人的失落,不是单一性的人的堕落。这个图式是高度聚合性的,聚合了现时代的整体存在的文化冲突、个体冲突、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冲突。丁密金作品的价值点就是超越了局部的、某一个单一纬度的、现实当代性的体验和判断,既不是环境伦理的,也不是现实堕落的,也不是对现实乏味的趋同化,也不是科技工业对人性的剥夺,也不是对现实嘈杂的质疑等等。他把这些扔到一边,直接回答的是本质性的问题。所有这些呈现出人们需要面对未来,需要走出当下,需要去面对终极性的问题。实际上,每一个时代文化的核心都在于此,这个问题一旦解决了,人类就往前走一步。所以我觉得这批画在当下的众多探索中是一个至高点,足以成为当代中国画探索的重要范本。

《漂移--29》145×363cm 宣纸水墨  2017年作

《漂移--29》之局部欣赏

《漂移--29》之局部欣赏

之所以说《漂移系列》在中国画当下的探索中具有标志性与当代范式的意义的,还在于它包含了以下几个要素:第一,它是代表当代的,绝不是一个过度的、含糊的、探索的中间状态,而是一个深度的,彻底的表达当代性的一个案例;第二,一件经典作品一定是具有语言形态的高度纯粹化。丁密金的画每一笔下去不是推敲出来的,而是天然而出的东西,要达到这种天然,需要几十年的积累,这些画的语言层面足以支撑其成为标志性作品。这画的语言是从中国文脉精神中发展而来的,是靠实现作品的主题来定位语言形态,同时又要把中国文化的精神传承下来,并化为个人的无意识状态,最后形成整体、局部、细节的不可拆解性与完美性;第三,这些作品对未来性有启示性。他站在中国画传统的文脉主线上形成这样一个形态,将传统语言形式与当代性视觉形态完美的结合而呈现了突破,这足以成为对未来发展支撑性的存在,足以成为对未来探索引领性的存在,具有对当代艺术范式与标本作用。这是我最后要重点总结的一点。

(马良书,美术学博士,画家)


[ 今日推荐 ] TODAY TOP NEWS

2020年澳大利亚旅游局中国区线上旅业洽谈会盛大开幕

【2020 年12月1日, 上海】 2020年 澳大利亚旅游局中国区线上旅业洽谈会(Australia Marketplace Online - China 2020,简称AMO)于...

第二届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落幕:一期一会的艺样金陵

2020年11月29日,为期四天的第二届南京国际艺术季暨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圆满落幕。...

名家推荐:画家王志坚作品赏析

王志坚:生于1958年,湖南湘乡人。毕业于湖南师大美术学院,代表作曾获中国美协授予的二等奖,国家文化部银奖,...

品山崎之韵,溯日威之源

11月4日,三得利日本威士忌世家在上海举办“山崎日威之源”品鉴会,以山崎多个珍贵酒款打造了一场味觉盛宴,与...

笔墨灵动 富力清新:著名画家刘新华

刘新华,天津市人。籍贯:河北河间市。毕业于日本京都艺术大学大学院、文学硕士、美术硕士、美学博士。...

打卡设计|魔都明珠塔前的“Rolf Benz名伶”

▲坐标:上海外滩悦榕庄 热情时尚的Ms.Mio Mio的美如同奥黛丽赫本,略带复古气息却时尚感永存,并拥有自己独立的审...

Ember推出限量版智能温控马克杯, 为中国消费者打造顶级咖啡体验

Ember亮相星巴克臻选上海烘焙工坊 中国上海,2020年10月 29 日 以设计主导的智能温控品牌Ember今天宣布,推出全新限量...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