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正文

诗恩似海

2017-01-16 19:37 来源:本站

诗恩似海

——诗人柴松献与诗坛大家交往轶事

最近,在由博客中国等组织承办的“1917--2016影响中国百年百位诗人评选”中,中国当代诗人、“五美诗歌”倡导者柴松献荣登“全国百位新锐诗人”榜首,被称为“新锐黑马”“五美诗神”“诗歌骄子”。 在这个诗歌低迷、备受冷落的时代,是什么动力支撑他出版了一部又一部诗集,并创办五美诗社,他对诗歌为何有着宗教情结一样的痴心追求?

贺敬之的一封信促使柴松献来京实现诗歌梦想

​柴松献,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生于河南省郏县一个偏僻山村,读中学时,受课本上优美诗文的影响和熏陶,他深深地爱上了诗歌,课余时间开始记起诗歌日记。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乡政府当了一名公务员,每天除了工作就是写诗,后来他的诗作在一次全国十五家省级以上媒体举行的诗歌大赛中获得银奖,极大鼓舞了他的创作热情,两年后他出版了人生第一本诗集《骚动的青春》,经市县新闻媒体一报道,在当地引起了巨大轰动。不久之后,他被调到县委宣传部工作,创作进入高峰期,接连又出版了诗集《做一个巨人》和《妹妹你是水》,再次引起了强烈反响,成为老家的文化名人。

1998年,柴松献应邀参加了中国诗歌学会首次举办的北京诗会。在这次盛会上,除了诗界元老臧克家、李瑛因病未能出席外,贺敬之、牛汉、郑敏、蔡其矫、朱子奇等名家全部到场,可谓星光灿烂、群英荟萃。在研讨会上,柴松献受到了诗界元老贺敬之的亲切关注。

柴松献说,参会的许多著名诗人以前都只是在课本上熟知的,突然见到他们本人感到十分激动,无比自豪,感觉这次到北京收获太大了。特别是见到诗坛泰斗级人物贺敬之,感觉是在梦中一样。“他是当代政治抒情诗的代表人物,以前在中学课本上看到他的《回延安》、《白毛女》、《雷锋之歌》等等,非常崇拜。”

这是柴松献人生中第一次与诗歌界大家接触,对他来讲无疑是一种极大的激励,对他未来坚持诗歌创作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柴松献说,在那届诗会上,贺敬之在大会开幕式上发了言,他说中国当代的新诗很多看上去很美,但很多诗歌读者包括自己有时也看不懂,希望我们的诗人在学习和继承我国民歌、古典诗词和“五四”以来新诗的优秀传统基础上,再大胆吸收外国诗歌特点,根据时代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的需要精心创作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作品来。

贺敬之的讲话道出了柴松献的心声。他在随后的研讨会自由发言时,以初生牛犊不怕虎之势对中国诗歌的现状做了一番犀利的言论。他说,当今的诗歌无病呻吟的居多,故弄玄虚的居多,玩味深沉的居多,晦涩难懂的居多。究其原因,这跟当今诗人一味追求语言的奇幻无常、一味追求意境的光怪陆离而忽视了鲜明突出的主题、忽视了深远的思想境界、忽视了读者的承受能力有关。所以诗不在故弄玄虚,而在通俗易懂;不在高深莫测,而在简单明白;不在无病呻吟,而在情真意切;不在玩语言游戏,而在思想境界……

柴松献的发言引起了在与会人员的关注。研讨会散场后,贺老还热情地为柴松献题词并合影留念,并鼓励他多写出贴近生活、真实感人的诗作。自从参加了全国性诗会结缘诗坛大家后,柴松献的心灵起了巨大的变化,他感觉他应该到北京发展,北京名家云集,这里才是他追梦的理想之地。回到家乡后柴松献矛盾了两年,有县委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有仕途的升迁,还有亲人朋友的期望等等,一直让他犹豫徘徊。柴松献说,最终让他做出决定的,是贺老亲自给他发去的新春贺卡。2000年春节过后上班头一天,柴松献意外地收到一封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的信件,上写“松献(同志)”收。他又惊又喜,惊的是他和文化部没有任何瓜葛,怎会收到这样一封来信?喜的是上面称呼挺亲切,省去了姓。赶忙撕开一看,竟是老前辈贺敬之寄给他的千禧贺卡,上写:“松献同志,新春愉快!创作丰收!贺敬之”。

出生于1924年的贺敬之曾任中国作协副主席、鲁迅文学院院长、中宣部副部长、文化部党组书记、代部长等职,堪称时代的歌者。这封信装的是中国文联特意为贺敬之定制的别具一格的千禧贺卡,上面印有他的头像及其主要著作的封面。

柴松献十分敬佩贺敬之这种虚怀若谷、平易近人的品格。他和贺敬之只是在1998年北京诗会上见过一面,随后寄给贺敬之《骚动的青春》、《做一个巨人》两本诗集,就再没联系过,谁知别后两年贺敬之竟还想着他。“还是贺老关怀文学青年的成长啊!”柴松献说,当时他看到这张贺卡,感动、崇敬之情从心中骤然升起,禁不住失声痛哭。

几天后,柴松献怀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决绝,抱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自信,毅然踏上赴京征途……

他来北京第一时间并没打算去见贺敬之,心中却一直憋着一股劲:“等有成就后再去拜见贺老!”

柴松献在来北京前几年贫穷的逆境中用生命做体验首先创作出了长篇批判现实主义小说《涅槃》,并于2005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时任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中国出版集团管委会主任兼党委书记的张胜友亲自为该书作序,给予了高度评价。

后来凭借自身过硬的文字功底和能力,柴松献很快成为一家商业杂志的主编,开始不断接触商界老板、社会名流和政府要员。再后来他不仅办起了自己的公司,拥有了自己的杂志,还担任了商会的重要职务。尽管如此,他依然如痴如醉地迷恋着诗歌,每天坚持早起,研读大量中外名师名篇和古典诗歌,背诵《诗经》《离骚》《道德经》《易经》《黄帝内经》,创作出一篇又一篇融古典诗歌与西方现代诗歌为一体的“语言美、意象美、思想美、结构美、音乐美”五美诗歌。柴松献的执着追求很快有了回报:2012年7月,作家出版社出版了他的诗歌珍藏版《宇宙之鹰》,并在富丽堂皇的北京财富公馆举行了诗集首发仪式和大型诗歌音乐朗诵会,被业界誉为“开启了中国现当代诗人开创个人诗歌音乐朗诵会的历史”,也赢得了当时参会的中国诗歌学会会长雷抒雁、秘书长李小雨的赞誉。

柴松献本来打算在北京财富公馆举行大型诗歌音乐朗诵会时邀请贺敬之参加,可是考虑到朗诵会时长达两三个小时,贺敬之已年近90岁高龄,由于健康原因暂时作罢。诗集发布会过后,他在中国作协有关领导的陪同下前往贺敬之家拜访。

2012年夏天,离与贺敬之第一次见面已经过去十四年了,当真的要再次拜见贺敬之时,柴松献心中的激动之情无法用言语来表述。“贺老的书房里,摆着几个大书柜,里面堆着满满的书籍。”来到贺敬之的家中,柴松献有些紧张,因为时间间隔太久,贺敬之已经认不出来他了。“后来我跟他说起了我们的往事,并且把我的诗集《做一个巨人》中收集他的合影和题词给他看,我还把他给我写的那封千禧贺卡让他看,他想起来了,也特别高兴,感觉当年支持的文学新人现在有了成就专门来看他,感觉特别欣慰。”

柴松献说,贺敬之为人和蔼可亲,很宽厚,始终保持着山东人的那种质朴、直率、爽朗的性格,而且谦逊得让他这个新人也不知所措。那天他们聊了很多,包括诗歌上的以及社会上的一些话题。通过这一次的接触和交谈,让他更加了解了一个真正的贺敬之。“我总算见到了自己诗歌上的恩人,像我这样的文学青年的成长正是有了这样虚怀若谷的诗坛大家的支持,我才能不断地向前奋斗前进。当初如果没有他的信,我也许我不会下定决心来北京实现梦想。所以每当自己处于逆境或者想放弃诗歌的时候,一想到贺老的鞭策,我浑身充满了力量。贺老原先曾经说过,他从不轻易给人题词,给人题词意味着肯定了他的诗歌,所以他能给我题词,我感觉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李瑛的激励是柴松献不断探索诗歌的源动力

“诗歌是诗人的生命。”这是诗坛元老李瑛给柴松献的题词。  

出生于1926年的李瑛,194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在校读书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毕业后参军并一直从事文艺工作,先后担任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副社长、社长,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部长,中国文联第五、六届副主席,著有《一月的哀思》、《我骄傲,我是一棵树》等。

和李瑛的交往是柴松献在1997年出版诗集《做一个巨人》的时候,当时李瑛是中国文联的常务副主席。初出茅庐的柴松献很想让李瑛给他的诗集做一个序,于是把诗稿复印件寄给李瑛,令他没想到的是,李瑛很快给他回了信。

柴松献说,当时李瑛生病住院,是在病床上写的这封信,意思是他在医院做手术,医生不让他坐起来读书写字,“看到你们年轻朋友的成长,我感到由衷的欣慰。”李瑛在信中还表达了歉意,“希望不致耽误你,祝有更大的进步!”

这封信的内容虽然简短,却让柴松献感到万分激动:“其实我把诗稿寄给李老时根本没有想到他会回信,因为依他的身份我猜他很可能会把它扔进废纸篓里,现在居然收到他大病之际给我的亲笔回信。”

手捧这封简短的来信,柴松献仿佛看到李瑛老人家在病榻上强撑着虚弱的病体,头上冒着丝丝冷汗,一手摸索着稿纸,一手颤抖着写字。“那是七十多岁的老人啊!作为中国文联的常务副主席,作为在中国诗坛上有深远影响的权威大家,李老能这么平易近人地关心我的成长,实在是深深振奋了我的精神!”

这一年,柴松献决定去北京参加中国诗歌学会首次举办的全国性诗会——北京迎春诗会,一是想看看外面的世界,结识各路诗坛大家,再一个就是希望能看望病中的李瑛,表达自己的崇敬和感激之情。

可惜的是,在北京迎春诗会上,李瑛因病没有出席会议,不过柴松献在诗会上见到了李瑛的女儿,当时任《诗刊》副主编的李小雨。柴松献对李小雨说很想去医院看望李老,表达心中的感谢。李小雨跟他解释,部队的医院特别严,一般不让进,你这份心情我很理解,我一定把你的问候转达给老父亲。这次虽然没有见到李瑛,但是和他的女儿联系上了,没想到多年以后李小雨出席了他的《宇宙之鹰》诗歌音乐朗诵会,还亲自为他的另一本诗集《穿越灵魂》做序,对他来说也是很大的收获。

2013年9月,柴松献出版《穿越灵魂》诗集的时候,在李小雨的引荐下终于见到了他一直念念不忘的李瑛老人。

能够当面聆听中国诗坛泰斗李瑛先生的教诲,是许多诗人的奢望,也是柴松献多年的期盼。在李小雨的介绍下,李瑛在寓所热情地接待了他。坐在面前的李老先生笑容满面,说话文雅谦和,一点也没有大家的架子。

“见到李老时我特别激动,我跟李老说,1997年我在县委上班的时候您给我回的信,对我鼓舞很大。那时候我作为一名诗歌爱好者不知道自己的诗歌写得好与坏,如果有诗坛大家给出只言片语的肯定,就能给你提供一个指导方向,让你树立信心,坚定你的信念。”柴松献对李瑛表达了发自肺腑的感谢。

李瑛听完后对柴松献说,确实的,那时候看到诗稿感觉你是个高产诗人,在那么短的时间写了那么厚的诗。当时柴松献的诗集《做一个巨人》是两个月内写的,一共写了一百三四十首。李瑛说,像你这样的高产诗人不常见,所以看到你们年轻朋友的成长感到由衷的欣慰。

柴松献跟李瑛说,他又一本诗集《穿越灵魂》要出版了,看看您能否题写个书名。没想到李瑛很高兴的答应了,当年他已87岁高龄,写字抖抖擞擞的,最终还是用他颤抖的手题写了书名,并题词“诗歌是诗人的生命”勉励柴松献。

“诗歌是诗人的生命”,李瑛题写的词柴松献至今完好地保存着,它对柴松献的诗歌创作影响深远。这一题词写出了李瑛对他的希望,希望他能用生命写诗;这一题词也写出了对他的鼓励,即使诗路再险也要勇于攀登。这句话同时也是李瑛自己的真实写照,他的诗歌作品字里行间闪耀着生命的光芒:“其实李老才是个真正的高产诗人,他是我国诗坛上的常青树,一共出版了50多部诗集,14卷文集。他从来不睡午觉,不吸烟,不喝酒,不下棋,不钓鱼,他的时间都用来读书和思考,写了一辈子诗,直到到现在还每天看书看报,进行创作,这样的大家才是我们的榜样。”

吉狄马加对柴松献有着兄弟一般的关怀

吉狄马加1961年出生于四川大凉山,曾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青海省副省长,青海省委常委、宣传部长,2015年,吉狄马加离开工作9年的青海,重新回到曾经工作过11年的中国作协,担任中国作协副主席、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兼鲁迅文学院院长。2014年获得南非“姆基瓦人道主义奖”,2016年被授予“欧洲诗歌与艺术荷马奖”,是一位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优秀诗人。

柴松献与吉狄马加的相识也是在1998年北京迎春诗会上,当时吉狄马加是很年轻的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诗会上他给柴松献题了词并合影,也收录在他的诗集《做一个巨人》中。两人再次见面是在著名女诗人李小雨英年早逝的追思会上,时间匆匆已过17年了。

随后,两人多次交往。一次,柴松献按约定时间专门拜访吉狄马加,一起畅谈诗歌。柴松献谈了他创作诗歌的历程以及他对诗歌的一些想法,希望吉狄马加对他摸索中的“五美诗歌”理论提出指导性意见,吉狄马加对“五美诗歌”概念非常赞赏,认为是对当今诗歌是一个借鉴。

当时作家出版社正要推出柴松献的自我解读诗集《信念》,他想请吉狄马加做序,但心里没底。没想到吉狄马加听完柴松献的诉求后,竟毫不犹豫地爽快应允,而且还答应亲自给他题写书名。吉狄马加平易近人的态度让柴松献倍加感动:“没想到马加主席能亲自给我做序,我本想他处在中国作协副主席这么高的位置,又是现任领导,肯定比较忙,没有时间给我做序,没想到他不仅答应给我亲自做序,而且亲自给我题写书名,这在全国诗人圈中是很少见的,我估计吉狄马加还没有给人既题写书名又做序,我可能是唯一的一个,所以倍感自豪!”

在柴松献眼里,吉狄马加谦逊朴实的作风让他觉得吉狄马加不仅是他的良师益友,更有着兄弟般的深厚情谊。

吉狄马加也对柴松献不甘失败永不气馁的人生经历印象颇深,评价他是一个生命力旺盛、充满激情的人,他的诗歌是对他生命激情的一种外在呈现,正是这种激情,这种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的支撑,并且以诗人的敏锐机智投身社会,才使他在事业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功,打开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2016年5月,柴松献的诗集《信念》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办首发仪式和研讨会,吉狄马加在百忙之中出席活动并对诗集进行了高度肯定。他说,当代中国诗歌界正需要唤起一种新的激情,在复兴中华文明的伟大进程中,在文化强国的历史背景下,整个社会呼唤理想与激情,呼唤生命创造力,以推动当代诗歌的发展,创造新的诗歌高潮。“松献恰逢其时,望继续努力!”

肩负责任传承使命

我国唐朝诗人韩愈说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贺敬之、李瑛、吉狄马加三位著名诗人品格高尚、德艺双馨,是当代诗人中人品与诗品相统一的楷模。他们从柴松献的诗歌作品中敏锐地发现了他的才情,尽自己的力量给予鼓励和帮助。正是由于得到他们的提携、扶持、举荐,才使柴松献叩开了诗坛的大门,并在诗坛崭露头角,声名鹊起。《光明日报》《文艺报》《解放军报》《北京晚报》《美中时报》等海内外媒体均刊登诗评给予高度评价。《中国财经报》《中国纪检监察报》《检察日报》《中国国门时报》《美中时报》《中国作家》《诗选刊》等中央大报和权威文学刊物等也不断选登其诗作。

与三位大家的交往令柴松献受益终身。受前辈的影响和熏陶,他现在正致力于探索如何建立中华美学艺术精神和完整的诗学体系,提出了自己的“五美诗歌”理论主张,目前已创办了五美诗社,努力实践他的“五美诗歌”。

柴松献说,在北京诗会上第一次接触贺敬之时,从他的讲话中能听出他委婉批评了当代中国新诗的现状,特别是晦涩风盛行,让读者看不明白。贺敬之主张新诗应该是“民族的形式,时代的内容,人民的心声。”在和李瑛的交流中,李瑛曾谈到现在诗歌中很多是大白话,粗浅的大白话不是诗。李瑛主张要将中国古典的传统和西方诗歌中优秀的东西融合起来,在创作手法上有所继承和创新,这样创作出来的诗歌才有可能成为诗歌典范。吉狄马加的诗歌创作来源于中国多民族文化的诗歌传统,他从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到元曲,乃至到中国现当代新诗,获得了大量的艺术影响,同时阅读了来自全世界众多的优秀诗作,深受文学的滋养。吉狄马加对诗歌的理解,对历史的洞悉,对诗的审美理想,都令他信服。

柴松献综合诗歌前辈的观点和自己的多年的创作经验,提出要想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汉语新诗,必须从中国的古典诗歌里汲取营养,同时还不能排斥西方诗歌的现代语言和技巧,讲究内容和形式的高度完美结合,这才能产生符合中国国情、符合大众审美需求的新诗体,因而他总结出了自己的“五美诗歌”理论:即语言美、意象美、思想美、结构美、音乐美。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新诗既要有感觉上的美,也要有视觉上的美,还要有听觉上的美。感觉上的美就是指新诗要语言清新,要有意境,要有思想,要有生活上的真情实感;视觉上的美就是指新诗要有结构,要有创作规律,不能杂乱无章;听觉上的美是指新诗要有音乐美,要有节奏和韵律。他认为真正的诗歌应符合感觉上的美、视觉上的美、听觉上的美,这样的诗歌才是雅俗共赏、完美无缺的天籁之音。

柴松献强调,现在大家最迷茫的是不知道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好诗歌,没有标准,所以诗歌受到了冷落。如果诗歌解决了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就像唐诗宋词那样,让大家知道诗歌怎么写,知道它的标准,人人都能写,诗歌就能昌盛。他对中国新诗的未来怀抱坚定信心,他说他以后会按着自己的诗歌理论身体力行,争取写出震撼人心、流传久远的完美作品。同时争取影响更多的诗人,使之成为诗坛的一种主流诗潮,让社会和大众重新重视诗歌,让中国诗歌复兴走向世界,不辜负诗坛前辈的期望。

最后,谈起贺敬之、李瑛、吉狄马加对他在诗歌道路上的知遇之恩,柴松献由衷感慨道:一个诗人的发展,一定要得到前辈的扶持和肯定,这是最重要的。一个想要从事诗歌事业的人,在当今漫长的诗歌发展当中,很容易悲观失望,很容易放弃,正因为有诗歌前辈的肯定,才能激励诗歌新人在黑暗中不断摸索,不断向前。所以诗坛一定要多扶持新人,多帮助新人,他本人也肩负着这样的责任,不论是现在或以后,一定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传承使命,帮助更多的后来者为中国的新诗做出贡献,争取早日实现中国诗歌繁荣景象。


[ 今日推荐 ] TODAY TOP NEWS

2020年澳大利亚旅游局中国区线上旅业洽谈会盛大开幕

【2020 年12月1日, 上海】 2020年 澳大利亚旅游局中国区线上旅业洽谈会(Australia Marketplace Online - China 2020,简称AMO)于...

第二届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落幕:一期一会的艺样金陵

2020年11月29日,为期四天的第二届南京国际艺术季暨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圆满落幕。...

名家推荐:画家王志坚作品赏析

王志坚:生于1958年,湖南湘乡人。毕业于湖南师大美术学院,代表作曾获中国美协授予的二等奖,国家文化部银奖,...

品山崎之韵,溯日威之源

11月4日,三得利日本威士忌世家在上海举办“山崎日威之源”品鉴会,以山崎多个珍贵酒款打造了一场味觉盛宴,与...

笔墨灵动 富力清新:著名画家刘新华

刘新华,天津市人。籍贯:河北河间市。毕业于日本京都艺术大学大学院、文学硕士、美术硕士、美学博士。...

打卡设计|魔都明珠塔前的“Rolf Benz名伶”

▲坐标:上海外滩悦榕庄 热情时尚的Ms.Mio Mio的美如同奥黛丽赫本,略带复古气息却时尚感永存,并拥有自己独立的审...

Ember推出限量版智能温控马克杯, 为中国消费者打造顶级咖啡体验

Ember亮相星巴克臻选上海烘焙工坊 中国上海,2020年10月 29 日 以设计主导的智能温控品牌Ember今天宣布,推出全新限量...

  热门标签